本报讯 记者李海清走过百年的敦煌学将如何发展?一般研究者对敦煌文献利用不足的根本原因何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郝春文就以上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郝春文认为,目前制约人们利用敦煌文献的主要原因并非敦煌文献早年流散海外这一客观事实,而是缺少适合一般学者利用的释录文本。由于敦煌文献多为写本,其中保有了大量唐宋时期的俗体字、异体字及河西方音同音字。这就要求阅读某件敦煌文书的学者不仅要掌握该文书有关学科的专门知识,还应当对敦煌的历史、敦煌俗字及河西方音等专门知识有较深的了解。否则,即便有条件直接查阅敦煌文献,在阅读过程中也会遇到重重困难,致使多数学者在有条件查阅敦煌文献的情况下也未将其列入阅读范围。所以中国敦煌学家认为,只有运用敦煌学的方法,对敦煌文献进行彻底整理,将其释录成通行的繁体字,才能为一般学者扫除阅读上的障碍,阅读速度也将得到大幅度提高。另外,排印的释录本价格相对较低,为一般研究者所承受,因而印数可以多一些,流传也就广了。
今年10月之前,郝春文将在英国国家图书馆完成英藏汉文佛典籍以外的敦煌文献前三卷的释录工作。预计出版15卷30册,累计600万字。该释录本是迄今为止对敦煌文献最大规模、最彻底的整理,而且使一般学者充分利用敦煌文献成为可能。这项工程不能不说是敦煌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